1.有毒物質
進水中有毒物質或有機物含量突然升高很多,使微生物代謝功能受到損害甚至喪失,活性污泥失去凈化活性和絮凝活性。這種情況在工業廢水處理場經常出現,通常是工廠事故廢水排放量過多,使污水處理系統超負荷運行所導致的。
2.低負荷
處理水量或污水濃度長期偏低而曝氣量仍維持正常值,其結果就會出現過度曝氣,引起污泥的過度自身氧化,菌膠團的絮凝性能下降,最后導致污泥解體。長此以往,還可能會使污泥部分或全部失去活性,在進水有機負荷再提高時失去凈化功能,使出水水質急劇惡化。
3.高負荷
過高的碳源進入系統,在高基質下,細菌吸附的碳源代謝不了,并在細菌表面分泌出親水性多糖,很難沉淀壓縮,細菌又處于對數期,這時候細菌具有最強的活性,導致菌膠團解體。
4.CN比失調
當氮嚴重缺乏時,也有可能產生膨脹現象。因為若缺氮,微生物便由于工作不能充分利用碳源合成細胞物質,過量的碳源將被轉化為多糖類胞外貯存物。污泥很難沉淀壓縮,發生解體現象。
5.過量曝氣
過量曝氣會頻繁地剪切作用導致活性污泥發生解體,加上過量曝氣會導致污泥自身氧化加劇,多方面原因導致污泥解體。
6.污泥老化
污泥老化是因泥齡過長導致的,在長期不排泥或者排泥較少的系統,污泥成分發生變化,活性成分減少,無機物含量增加,導致污泥解體的現象。
7.溫度
眾所周知,溫度能夠影響微生物的活性,因此溫度是影響細菌的重要條件。溫度過低,營養物質的運輸就會受到阻礙,微生物因得不到營養物質,新陳代謝的速度就會大大降低,導致大量粘性較高的糖類物質聚集在一起,使污泥解體;溫度過高,細菌難以承受高溫,就會大量死亡。
8.絲狀菌膨脹解體
正常的活性污泥結構較稠密,菌膠團生長良好,顯微鏡下觀察到菌膠團外緣整齊清晰,并可發現有纖毛類原生動物,污泥呈礬花狀,絮凝、沉降和濃縮性能良好,污泥體積指數(SVI)在100左右,對正常的活性污泥來說,它們兩者之間有一個適當的比例關系,如果絲狀菌生長繁殖過多,菌膠團的生長繁殖將受到抑制,好多絲狀菌伸出污泥表面之外,使得絮狀體松散發生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