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平衡與溶解度
任何固體物質與其溶液相接觸時,如溶液尚未飽和,則固體溶解;如溶液已過飽和,則該物質在溶液中的逾量部分遲早會析出。但如溶液恰好達到飽和,則固體的溶解與析出的速率相等,凈結果是既無溶解也無析出。此時固體與其溶液已達相平衡。
固體與其溶液間的這種相平衡關系,通??捎霉腆w在溶劑中的溶解度來表示。物質的溶解度與其化學性質、溶劑的性質及溫度有關。一定物質在一定溶劑中的溶解度主要隨溫度變化,而隨壓力的變化很小,??珊雎圆挥?。因此溶解度的數據通常用溶解度對溫度所標繪的曲線來表示。
溶解度的大小通常采用1(或100)份質量的溶劑中溶解多少份質量的無水溶質來表示。固體質種型:第一類是曲線比較陡,表明這些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明顯增大,如NaNO3、KNO3等;第二類是曲線比較平坦,表明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并不顯著,如 NaCl 、 KCIO 等;第三類是溶解度曲線有折點(變態點),它表示其組成有所改變,如Na2So4.10H2 O 轉變為Na2SO4(變態點溫度為32.4 。這類物質的溶解度可隨溫度的升高反而減小,如Na2SO4。
溶解度曲線對結晶操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
對于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敏感的物質,可選用變溫方法結晶分離;對于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緩慢的物質,可用移除一部分溶劑的方法結晶分離。
2:溶液的過飽和與介穩區
溶液飽和時溶質不能析出。溶質濃度超過該條件下的溶解度時,該溶液稱為過飽和溶液。過飽和溶液達到一定濃度時會有溶質析出,開始形成新的固相時,過飽和濃度和溫度的關系可用過飽和曲線描述,如圖11-2所示。圖中 AB 線為溶解度曲線, CD 線為過飽和曲線,與溶解度曲線大致平行。 AB 曲線以下的區域為穩定區,在此區域溶液尚未達到飽和,因而沒有結晶的可能。 AB 曲線以上是過飽和區,此區又可分為兩個部分: AB 線和 CD 線之間的區域稱為介穩區,在此區域內不會自發地產生晶核,但如果在溶液中加入晶體,則能誘導結晶進行,這種加入的晶體稱為晶種; CD 線以上是不穩區,在此區域內能自發地產生晶核。
過飽和度和介穩區的概念,對工業結晶操作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在結晶過程中,若將溶液的狀態控制在介穩區且在較低的過飽和度內,則在較長時間內只能有少量的晶核產生,主要是加入晶種的長大,于是可得到粒度大而均勻的結晶產品。反之,將溶液狀態控制在不穩區且在較高的過飽和度內,則將有大量晶核產生,于是所得產品中晶粒必然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