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相厭氧消化工藝中,使產酸相和產甲烷相有效分離的途徑有以下3種。
(1)投加抑制劑法在產酸相中通過某種條件對產甲烷菌進行選擇性抑制。如投加抑制劑、控制微量氧,調節氧化還原電位和 pH 值等。李白昆等采用將產酸相 pH 值控制在4.0~5.0的辦法實現了兩相分離。但該方法對下一階段的產甲烷菌有抑制作用,不宜采用。
(2)用滲析的方法實現產酸菌和產甲烷菌的分離管運濤等采用在產酸相和產甲烷相之間加膜分離單元的方法進行相分離,由于膜孔徑過大和產酸相 HRT 選擇不當,相分離的效果不理想。 Dong Hakim 等直徑為0.2~10pm的軟性微生物過濾膜實現了產酸相和產甲烷相的分離,以淀粉為主要基質的試驗研究表明產酸相的效率大大提高。該方法目前還處于研究階段,因技術條件和經濟成本等困難而無法滿足實際工程的需要。
(3)動力學控制法通過動力參數(如有機負荷率、停留時間等)的調控實現產酸菌和產甲烷菌的有效分離。
由于產酸菌和產甲烷菌在生長速率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一般來說,產酸菌的生長速率很快,其世代時間較短;而產甲烷菌的生長很緩慢,其世代時間相當長。因此,將產酸相反應器的水力停留時間控制在一個較短的范圍內,可以使世代時間較長的產甲烷菌被"沖出",從而保證產酸相反應器中選擇性地培養出產酸和發酵細菌為主的菌群,而在后續的產甲烷相反應器中則控制相對較長的水力停留時間,使得產甲烷菌在其中也能存留下來,同時由于產甲烷相反應器的進水是來自產酸相反應器的含有很高比例有機酸的廢水,這就保證了在產甲烷相反應器中產甲烷菌的生長,最終實現相的分離。
第1種方法因對后續反應相有影響而應該慎重使用;第2種方法很有發展前景,但現在還不能推廣應用于工程中;第3種方法易于實現且不會對后續反應過程有不利影響,目前被普遍采用。
盡管在這里我們介紹了幾種實現相分離的方法,但是實際上,不管采用哪種方法,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相的分離,而不可能實現絕對的相分離。
內蒙古美贏環??萍加邢薰?,污水處理絮凝劑聚硅酸鋁生產廠家,長年致力為廣大污水處理工作者提供相關知識素材。
聚硅酸鋁優勢:
1、產泥量是傳統絮凝劑的1/3;
2、色度去除率優于傳統絮凝劑;
3、 有很強的除磷功效;
4、有很強的除氟功效;
5、水質清透,懸浮物去除率可達90%以上。
6、破乳效果好,除油率高,有利于水質生化;
7、高效穩定,耐高溫,不受水溫影響。
8、氯離子含量遠低于傳統絮凝劑;